據人民政協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廣大政協委員要切實發揮在本職工作中的帶頭作用、界別群眾中的代表作用,不負重托,不辱使命。委員是政協工作的主體,界別是政協組織的基礎,界別工作活,則委員“聲音響”、政協作用顯。寧波市政協注重發揮政協委員在界別群眾中的代表作用,著力從思想引領、履職渠道、制度建設等方面切實讓界別意識“強起來”、聲音“響起來”、工作“活起來”,以實際行動全面體現“一根頭發”團結帶動“一把頭發”的深層內涵,書寫好政協委員為界別群眾代言的有效實踐。
加強思想引領,讓界別意識“強起來”
增強界別意識,強化界別身份認同,是委員發揮界別代表作用的前提和基礎。寧波市政協堅持學習開路,依托界別組織理論學習,強化思想武裝,不斷增強委員的界別意識和政治素養,持續提高委員在界別群眾中的影響力和感召力。
注重理論學習制度化。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座談會制度,依托專委會組建9個學習座談小組,由政協主席、副主席任座談小組的組長,專委會定期組織所聯系界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批示精神,近期結合主題教育,各界別組先后開展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寧波舟山港時的重要指示、對浙江“千萬工程”作出的重要批示等精神,增強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政治領悟力和把握力。
推進學習培訓常態化。制定委員學習培訓計劃,根據新委員、政協常委、界別召集人等不同類別,有針對性地開展分級分類培訓,引導委員履職“沉”下去、界別工作“活”起來。面向新委員舉辦了題為“人民政協是什么、干什么、怎么干”主席講堂,明確要求委員強化主體意識和界別身份,主動密切聯系界別群眾,當好本界別本單位的代表人士;面向政協常委每季度開設專家講堂,要求其以更高的站位、更強的擔當聯系服務界別群眾;面向港澳界別政協委員,每年組織赴內地開展學習培訓、專題考察,引導港澳委員增進國情了解、厚植家國情懷,更好發揮“雙重積極作用”。
打造學習品牌系列化。扎實推進“書香政協”建設,構建以委員論壇、知行書房、讀書沙龍、崇學書院為平臺的四位一體“同心學堂”系列,各專委會及所聯系界別定期組織委員閱讀和交流活動,在“讀書+履職”深度融合中提高委員能力、彰顯界別作用。比如,寧波市政協與浙江佛學院合作設立“同心講壇”,每學年安排6個班次,以專題輔導、學術交流等形式,組織宗教界委員、佛教代表人士學習交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,共同探討佛教中國化發展路徑,引導宗教界委員發揚愛國愛教等優良傳統,夯實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思想基礎。
加強平臺搭建,讓界別聲音“響起來”
提供界別履職的平臺載體多,委員在界別代言發聲的機會才能多、聲音才更響。寧波市政協以平臺搭建為著力點,構建民主協商、渠道暢通、廣泛參與的平臺載體,讓委員為界別群眾廣發聲、唱響“好聲音”。
創建“阿拉甬商有話講”政企協商平臺。發揮好行業引領作用,創新搭建“阿拉甬商有話講”政企協商平臺,每季度聚焦寧波重點產業發展,邀請界別中的企業家委員,與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、相關部門共研問題、共商對策、共謀發展,為委員代表界別群眾與黨政主要領導面對面表達合理訴求、提出意見建議提供了新渠道,有效調動了企業家委員代表界別群眾協商議政的積極性、主動性。
打造“請你來協商”為民協商平臺。聚焦民生領域的“關鍵小事”建好用好“請你來協商”平臺,每年年初向界別委員征集協商議題,精心選擇黨政重視、群眾關注,切口小、接地氣的民生議題列入年度協商計劃。每場協商會,挑選與界別群眾關系密切、代表性強的委員參與協商,邀請相關部門負責人到會聽取發言、現場回應,會后形成《寧波政協信息》專題報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。
推進委員工作室建設。針對目前有的界別沒有組織依托、固定陣地等制約因素,為凸顯界別特色廣泛設立委員工作室,組織委員和界別群眾近距離接觸、“零距離”溝通,發揮好橋梁紐帶、傳遞中轉作用,讓群眾說真話、道實情,并及時通過社情民意等形式整理報送,助推民情民意進入黨政決策。比如,以工商聯界別為依托,發揮8718平臺服務網絡全面、企情反應靈敏、企業服務有效的運行優勢,成立“幫企一把”委員工作室,組織委員走進會客廳聽取有關企業家聲音、掌握界別群眾動態想法,精準及時反映給黨政及相關部門,促成了寧波穩經濟“16條”等惠企幫企政策的出臺。
加強機制建設,讓界別工作“活起來”
健全的制度機制是委員密切與界別群眾聯系、有效發揮代表作用的重要保障。寧波市政協堅持建章立制,依靠長效機制調動委員的積極性、自覺性,不斷激活界別工作的“一池春水”。
健全界別考核評價機制。制定出臺《關于進一步發揮界別作用的意見》《界別小組星級評定和優秀評選辦法》等制度,對委員發揮界別代表作用的內容形式、保障措施和評價考核等提出了具體要求,讓委員開展界別活動有章可循、有據可依。比如,新修訂的委員履職評價辦法,把委員聯系服務界別群眾工作情況納入委員履職統計中,并作為年度履職考核評價、界別小組星級評定的重要依據,激發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內生動力。
構建界別協商議政機制。注重發揮界別的專業優勢,鼓勵界別從熟悉的領域、關心的問題出發,在政協全體會議、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、專題協商會等會議上開展針對性的協商建言,發表群體意見、表達界別訴求。比如,今年市政協全會期間的12篇大會發言,都是各界別群策群力、好中選優的集體智慧結晶,代表著大多數界別群眾的意見和建議。經濟界提出建設地方征信平臺,婦聯界呼吁大力建設兒童友好城市等,既凸顯了鮮明的界別特色,又反映了廣泛的群眾呼聲。
完善黨派作用發揮機制。堅持讓黨派團體在政協舞臺“當主角”“唱大戲”,注重發揮黨派團體的組織優勢,依托政協平臺,支持推動界別履職盡責。去年以來,市政協創新探索由民主黨派承辦委員月談會機制,黨派結合自身特色和優勢,自主選題、自我調研,積極向黨政反映黨派群眾的呼聲,促進相關問題解決。
優化界別群眾聯系機制。探索密切聯系界別群眾有效途徑,創新開展“界別服務周”主題活動,每年集中一個月時間,由市政協領導帶頭,組成34個界別小組開展特色性活動,有針對性地通過調研視察、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,幫助解決界別群眾關心的急難愁盼等方面問題。目前已先后圍繞優化營商環境、助力新材料科創高地建設等主題開展活動,不斷推動界別工作走深走實、見行見效。
上一篇:嘉興市秀洲區政協委員呂芳:光伏回收和循環利用的國際意義 [ 2023-11-15 ]
下一篇:金華市政協主席宋志恒:讓政協民主監督落實見效 [ 2023-10-11 ]